【个人简介】
张录成是当代中国画坛著名丝路大写意书画艺术家、丝路文化学者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 新疆军区政治部美术创作员, 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。
张录成生长在丝绸之路重镇酒泉,在新疆军区长期从事美术创作,期间求学于中央美院、中国画研究院(现国家画院)、北京大学,2005年后定居北京。他以对丝路文化多年的深入研究,探索出了表现丝绸之路苍茫、博大、雄浑、悲壮的笔墨语言,形成了独特的丝路大写意绘画风格,广受中外名家高评,被誉为“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、绘画境界、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所突破的画家”。
张录成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,作品曾在北京、香港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地展出,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、博物馆和画廊收藏。作品《天马图》在佳士得香港2019中国当代水墨秋拍中以2125000港元领衔成交,作品《汗血秋风图》在环球艺术2020台北故宫大型春季拍卖会上以6568800万新台币成交。
近年来,张录成的艺术成果受到国内外媒体的积极关注。中央电视台《人物》栏目摄制播出张录成艺术创作历程大型专题片,中国教育电视台、旅游卫视等国内二十多家电视台,《人民日报》《解放军报》《新华每日电讯》《文汇报》《中国青年报》等百家报刊杂志进行了广泛报道。2017年,人民出版社出版《千古丝路 笔墨江山——张录成书画作品集》,2021年中国新闻社发行张录成两会专刊——“笃行瀚海三十载,笔墨铸写,时代雄风。”
近5年来,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举办的“一带一路”系列重大活动中,张录成作为丝路艺术代表性艺术家,在陕西黄帝陵轩辕殿、大同云冈石窟、陕西白水仓颉庙、山东曲阜尼山圣境等地进行现场创作,并赴港、澳、台等多个地区进行文化交流,作品作为“一带一路”文化名片及国礼,赠予俄罗斯、荷兰、瑞士、比利时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,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。2021年7月,张录成受邀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名家邀请展。
张录成以融合四大文明的丝路文化为思想源泉,以牛、马、骆驼、胡杨等丝路上极具代表性的生命符号为表现对象,以“重、大、厚、放”为美学特色,借由多年深厚的书法功力与大写意表现方法,展现文化多元之美、历史厚重之美、生命悲壮之美、丝路艺术雄浑博大之美;既具东方神韵,又有国际视野;既具历史厚度,又富时代气息;既彰显着丝路的豪情与风骨,又展现着时代的开放与古老中华民族的腾飞。
【作品鉴赏】
张录成胡杨作品
千年不倒魂长在 150x360cm 2014年
中国美协原副主席、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──
何世无奇才,遗之在草泽。唯坚韧者能逐其志。
胡杨赞 144x367cm 2021年
荒天古木寒140x360cm 2010年
中国美协原主席刘大为──
张录成的绘画有一种超越表象,切入文化本体,在当代多元文化多重性上展开,使作品既有浓厚的地域性,又有鲜明的时代个性。
茫茫新世界 145x270cm 2013年
庄子寓言之一 141x68cm 2018年
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名誉主任邵大箴──
张录成以“大”、“重”、“厚”、“放”为其主要特点,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,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,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瀚海行 68×46cm 2010年
煌煌辟晨曦 140x360cm 2010年
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主任薛永年──
张录成丝路大写意,是厚积薄发的产物,力图使民族精神的厚度与人文关怀的深度结合起来……无论在笔墨语言的表现上,绘画境界和传统绘画美学上都有刷新与突破。
生命的乐章135x360cm 2014年
一木春秋 137x68cm 2018年
漠上金秋 68x137cm
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陈传席──
张录成创作出气势磅礴、雄浑厚重、深沉雄大的风格,他重振了汉唐雄风。
霜飞依然 125x125cm 2010年
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曦林──
他有类似唐玄奘的那种怀着一线光明而为之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。
残杨 141x68cm 2018年
张录成马作品
天马行空图 140×360cm 2005年
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──
张录成大写意水墨画,是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,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精神感召下创作的,新的、前无古人的、雄浑博大的意境。
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香港展
《天马图》 500x200cm 2017年
汗血秋风 137x68cm 2000年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、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项目总协调景峰博士——
张录成先生描绘丝路文化,不是唐宋以来边塞诗人的诗解,也不是文人画的笔墨意境,而是丝路文化孕育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。
惊散一片云 80x180cm 2018年
远征 97x178cm 2016年
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(AFAP)主席雷米·艾融——
张录成的绘画融入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,无疑为绘画语言的欣赏性和恒久性以及造型的诗意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天马图 68x137cm 2017年
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、著名评论家刘书明——
张录成先生与同时代的当代中国画创作者一道,他们共同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,既要传承中华传统文脉,同时也要反映新的时代审美要求,为传统中国画寻找到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生存方式。
古道雄风 120x500cm 2011年
张录成牛作品
双雄图 140×360cm 2007年
雪域高原的生命 137x68cm 2020年
世界著名艺术史学家、评论家,意大利作家布鲁诺·佩德雷蒂——
张录成的速写法与西方的追求背道而驰,他们的符号完全听命于动作的抽象控制,而张录成的符号则更听命于记忆中故事的造型需要。……可以说张录成沿着绘画和书写并驾齐驱的“古道”往回走。
岁月 109x68cm 2016年
68x68cm 2018年
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、文化学者伊西斯·奥利维尔——
张录成的绘画表达了能量、力量和存在。笔触的即时性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,一旦我们的目光移开,动物就会动起来。
塔河深情 137x68cm 2010年
世界著名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、法兰西学院美术院通讯院士 莉迪亚·阿杭布尔——
他的新画法超越了空间和时间。这种画法排除了任何将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对立起来的极端视角。因此,他自内而外进行了现代化。
乾坤一牛 360×140cm 2005年
满天彩霞归来时 137x68cm 2008年
张录成驼作品
古道佛光 96x178cm 2010年
道上古树是何年 137x68cm 2018年
黎明 125x255cm 2019年
张录成书法
古诗四首四条屏 之一
古诗四首四条屏 之二
古诗四首四条屏 之三